寫此篇文時,早已把其它入圍作品也k完了,
但我還是抱持著客觀性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,
尤其本書是當時入圍中得冠的作品,
網路上的好評也一致倒,
所以抱著高度的興致來閱讀,
我想這是所謂新本格的戰場,
應該會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展現出來,
也有很多人說這本書是創新了格局,
於是我就這麼開始看了,什麼也沒想太多,
加上我不是什麼很專業的推理閱讀群,
只因身邊友人是推理迷的關係,
近來開始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各門各派的作品,
不知是不是因為推理迷品味的關係,
搞得我開始注意邏輯、詭計、意外性,
他也常常在我耳邊說盡各式各樣推理小說的事情,
也有可能是平常有的沒有的看太多的關係,
本書閱讀完後,差點要大叫:
“這才不是本格推理小說!”
看完後心裡想,
大家不好意思將不欣賞的地方說出來,
原因應該是因為此部作品是首獎的關係吧!
大家不便發表個人的意見,
怕會引來盲目者的攻擊,
本書看沒多少,我就想兇手大概是人工智慧吧!
(這種書一定是這樣寫的,不然幹嘛扯到機器人?)
那麼這女人不會就是他離婚的那個女人吧之類的……
(怎麼會無緣無故認養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子?超詭異!)
重點當然不是兇手沒有意外性這裡我有意見,
而是整本書的推理力道之弱,
讓我自個兒差點不敢相信,
這是本格推理小說首獎作品的地步……
我還打電話不斷追問友人,
真的都沒有比較專業的人士覺得推理不夠?
(真的都沒有嗎?網路上的好評開始讓我覺得過頭!)
友人個人是覺得很不錯,
也沒有特別的意見,
因為他覺得寫出人性來這點不容易,
但我的意見可就多了!
(難道是不專業的關係?)
對我而言,這本書完全沒有推理的美妙,
所以看完之後差點流下傷感的淚來,
一直以為文學首獎的作品水準應該要更高檔才對,
雖然裡頭把人工智慧寫得擬人化,
但這在很多其它領域的作品這是很常見的東西,
科幻元素中很常見這類的題材,
評審認為是很有新意的,
因為本格少有融合感情的戲碼,
但我覺得身為台灣本格最高殿堂的獎項,
總不能沒有強大的推理性質,
重點是這獎項,究竟是以感情為主,還是推理為主?
說真的,完全沒辦法覺得本作品像網上講的那麼好,
甚至覺得網上講的真的言過其實了,
搞得我這麼期待萬分地閱讀,
看完只比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的感覺好一些,
差點要進入我“摔書”(請去找以前的文章看)的名單,
真的只差點那麼一點點兒啊!
若是推理小說不以其特有的性質來寫,
而只是特別把機器跟感情寫出來而已,
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呀,
別告訴我大家沒看過類似的影片或作品(其它種類),
我聽你們在叭噗喔!
(我瞬間就起碼想到三部以上,還不包括小說)
雖然我很支持台灣推理小說的推廣,
但總覺得推理不夠強大的本格得獎作品,
看起來好空虛無奈跟擔心……
(擔心推理的水準不能跟國外並行啊!)
當然其它的作品缺點也是不少,
但起碼看完後沒有那種:
“啊,我被唬攏了!”的感覺,
而且我平常就不認為一定要有詭計,
或是忽悠人的那種敘述性詭計(特不喜歡這種),
但是連推理的質與量都不夠慎密與厚度的話,
那以後本格的樣貌不就要走樣變調?
這樣以後台灣人要寫本格推理的話,
再也不用拿出太多大腦來用了,
只需要把風花雪月寫進去就能行,
請問,這究竟是本格推理還是溫情小說?
題外話的是,
發現自己對於好評的書都不會寫書評,
每次有感而發,都一定是看了忽悠人的書,
無論是漫畫還是小說,
都要摔書的氣憤下才會寫幾句批評的話,
我想有這種習慣的人大概不會是我而已,
(聽說朱學恆也有一樣的習慣)
尤其當窮人買書之後發現書不好看的心情,
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讀者可以體會~
(特別是經濟有限,想買的書很多的時候)
以前不少作品的觀後感經驗,
讓我發現台灣許多讀者沒有什麼獨立思考性,
若是得獎的,或是人家常說好的作品,
就一面倒地大聲說好,
沒得獎的就拚命批哪裡不好,
總之,這次閱讀經驗,
讓我再一次印證以往經驗法則,
就是書得要自己看完才知好壞,
別人一張嘴說得天花亂墜都是叭噗用的,
若自己真的覺得不好看就真的是不好看,
(就算一大票人說好看你也不能向惡勢力妥協喔!)
也別帶入太多事前的期待,
保持越中性的心態去看會越準確。
總之,個人覺得喜歡正宗本格的人,
應該沒辦法太喜歡這本書才對,
不然就是我的閱讀品味有問題吧!
因為,這本書根本就沒有什麼推理在裡頭,
要嘛是潮流時興一時,
要嘛就是不喜歡的人都低調得不敢吭氣,
(怕被人追殺什麼的吧!)
反正自個兒又不是推理圈的人,
只是一般嗜書迷應該不會被砍,
況且這年頭群眾力量的操作還蠻可怕的呢!
最後的一點就是:
作者,請把我大便四點五次的時間還給我!
ps:《快》那部作品,我竟然覺得比首獎作品好看哩!
看來,我的品味真的跟大眾不一樣啊!